【青春榜样】高双燕:直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路追光 一路发光

时间:2024-04-03作者:宋怡雯/文 受访者/图浏览次数:581 设置

编者按:涪水芝兰育英才,龙山玉树孕桃李。青春的脚步慷慨激昂,榜样的力量引领前行。金奖银牌,他们是目标高远的追求者;勤学苦练,他们是勇争上游的拼搏者;热心服务,他们是默默付出的奉献者。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理想的光芒永远耀眼。今天带大家走近优秀学子高双燕,讲述她的逐梦故事。

高双燕,数理学院应用物理学2003班本科生。现已获得推荐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资格(本科生直接读博士学位)。

本科期间,高双燕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团员、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2项、院级2项;参与学校“梧桐杯”舞蹈大赛2021年获亚军;获校科技文体活动先进个人、绵阳市三好学生、四川省综合素质A证、连续两年获评校级三好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获评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穿过晨光熹微的林荫,踏进教学楼,键盘敲击声从五楼尽头的一间教室传出,是独属于这个房间的节奏。迈进教室的脚步不由放轻,教室内,电脑凌乱放置的课桌和紧盯屏幕的同学们,是高双燕最常看到的景象。

位于东九A座的光电创新实践班的自习室,是高双燕钟情的学习去处,也是她追梦之路的新起点。

站在追光之外

2020年的盛夏,刚刚迈入西南科技大学校园的高双燕对自己填报的应用物理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那时,心怀着教师梦想的她也从没想过未来的自己会向科研道路逐步迈进。在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后,高双燕发现,应用物理的课程安排与自己想象中的物理“三大力学”大相径庭,偏向工程方向的模电等专业课令她猝不及防。

在第一学期中,高双燕都在和应用物理这个超出预料的“新朋友”进行磨合,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也绝不是难逾的大关。在学年结束时,高双燕取得了年级第七的好成绩,也顺利通过学院面试,进入光电创新实践班。“即使成绩可观,但我也并不是年级之中耀眼的存在。”高双燕回忆,除却成绩,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多余的亮点傍身,只能称为是一个身处追光灯边缘的追光者。

高双燕对于自己单薄的成果并没有表现出喜悦。身为团支书,分属于高双燕的班级事务的令她有些手足无措,有时也不能避免来自老师的责备。“我觉得我可以做的更好的。”回忆到此,高双燕频频叹息。

大一暑假将至时疫情肆掠,恰逢此时郑州特大暴雨使高双燕家受灾颇重,思家情绪翻无力感相纠缠,一起裹挟着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归家的高双燕,将她拉入了无边的焦虑和萎靡之中。高双燕感叹到:“这大概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样的情绪并未将她淹没,大学的第二个学年时,在理悟艺术团小伙伴的鼓励中,“梧桐杯”舞蹈大赛决赛的舞台灯光照射到了这个没有舞蹈经验的女孩身上,也照进了她的浑噩生活,破开了笼罩了高双燕许久的阴霾,推着她向聚光灯中央走去。“在比赛过后,我的各种奖项也都接踵而至。”那个在舞台上被追光灯聚焦的女孩迎来了自己被光环追逐的未来。

“一朵云”的力量

“庆幸的是,这一年中,我明确了自己的实践方向。”与此同时,高双燕也更加庆幸自己遇到了大学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几位“贵人”。

在进入学院的光电创新实验班后,高双燕每天都出现在班中的勤奋身影很快吸引到了实验班负责老师李斌的目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斌老师在一场临时组织的沙龙活动中发现了高双燕具有可塑性的文字功底,并将她推荐给一支“互联网+”比赛的队伍,负责队内的文书润色工作。“李斌老师给我无数次强调文笔的重要性。有技术,会表达,这将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正是李斌老师的出现,使高双燕叩开了自己本科阶段科研实践的大门。

然而并不是选择即会成功,在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光创班集成电路方向的工作时,她没有陷入自我怀疑也没有死磕到底,而是又加入了光电器件团队在易早老师的帮助下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科研的道路是枯燥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的,这个终极好动且拖延症的女孩儿在易老师声声敦促中也学会改变自己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朋友的陪伴和帮助是高双燕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推动力。“闵老师是我们专业的“天选物理人”。”对于在理论方面学习欠佳的高双燕来说,这无疑是学习上的绝佳的求助人选。即使是在临近考试的深夜,“闵老师”也会尽力耐心地解答她和同学们的问题。而另一位是被她戏称为“黄老板”的创新班同桌,在班内随意落座的空间里,高双燕总能一眼寻找到他的身影然后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开始新的输出:“大二下学期开设的模电课程对我来说特别难,我可能一道题反复地问,每天都问,但是 “黄老板”从来都是耐心解答,直到讲明白为止”。

“马延琴老师在我在保研直博过程中为我指引了方向。”在保研前夕,高双燕迟迟没有决定自己的研究生方向,现实的因素让她不得不考虑学科性价比、毕业收入等问题,太多的顾虑牵制住了她的脚步。在高双燕踌躇之际,是马延琴老师用自身做比,坚定了她的选择:“她说,我还年轻,我可以为自己再多学习一些东西,为自己而活。”

在高双燕看来,良师和益友是自己大学的成长道路上缺一不可的引路人:“遇见优秀的人、靠近优秀的人,才能更快成长为优秀的人。”

寒夜总会离别

寒夜离别,春风自有归来,忙碌了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大三下学期终于结出硕果。在确认获得申报推免研究生的资格后,高双燕计划明确地查漏补缺、申请高校夏令营、跟进科研项目、完善论文,最终以专业综合排名第四的成绩成功直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高双燕坦言,自己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直博的打算。“一开始对学历的要求确实是带有功利性。”但马延琴老师“多为自己而活”的叮咛触动到了高双燕的心弦,“在参加夏令营的过程中,在与来自各大优秀高校的营员的交流中,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水平和自己的方向。”

回顾自己的本科生活,高双燕用“兵荒马乱”做了形容。“身处那段时光时,只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匆忙赶路。但脱身后回望,却觉得还是有些收获。”在“赶路”途中,她第一次作为答辩人参赛,站在台上从容地介绍来自自己团队的产品;第一次主持大创项目,带领团队挑战课题新方向并顺利结项;第一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发表论文;第一次赢得了舞蹈比赛的亚军……无数次的挑战构成了高双燕肆意精彩的本科生活,也是她行进路途中一块块牢固的基石。

尘埃现已落定,高双燕与未来的导师也一直保持着通话联系,“导师跟我强调,搞科研学会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发挥科研本身的意义。‘坚持’是科研过程中最珍贵的品质之一。”高双燕补充道:“虽然我现在可能还做不到,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做下去。可以真正地做出些什么东西。”

成长于高双燕来讲,像是一段坎坷疲惫的登山路,耐力是抵达山顶的必需品。而她恰似一棵生长于沙漠的树,生于风沙毫末却在合抱后茁壮,深藏在地下的根系,是她厚积薄发的能量。

(王丽明 编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