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涪水芝兰育英才,龙山玉树孕桃李。青春的脚步慷慨激昂,榜样的力量引领前行。金奖银牌,他们是目标高远的追求者;勤学苦练,他们是勇争上游的拼搏者;热心服务,他们是默默付出的奉献者。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理想的光芒永远耀眼。【青春榜样】栏目本期带大家走近2023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陈浩,讲述他的奋斗故事。
陈浩,材料与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2023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他是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团队负责人、2023年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选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被四川省推荐为全国研究生党员标兵。
从2010年进校学习,陈浩已经与学校走过了10余个春秋。在这里,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从一名党员成长为党支部书记,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10余年时间,陈浩一直走在科技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从不知道“热流传感器”是什么,到熟记专业领域知识,再到加入团队做科研、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国防领域关键“卡脖子”问题,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走出了一条大学生“产-学-研-创”的科技创新之路。
当科技报国排头兵,为科研创新助跑
2010年,陈浩踏入西南科技大学就读本科,在中国(绵阳)科技城的环境中,了解了一大批科学家科研报国的感人事迹,“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沁润入心灵,一颗科技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就此种下。他主动申请加入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在导师代波教授的带领下,慢慢走进了传感器的世界,此后,便在这个领域不断扎根成长。
博导代波教授指导实验操作
在课题组一项国家重大项目中,陈浩了解到,热流传感器自诞生以来,其响应时间历经了秒、毫秒、微秒三次技术革命。热流传感器产品体系的中低端市场90%被美、德垄断,国内基本进口,不仅价格昂贵,微秒级响应的热流传感器还对我国禁售。我国对热流传感器的研发起步较晚,同时存在着很难突破的技术难点,要突破各方壁垒,研发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热流传感器,迫在眉睫!于是,他以共产党员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的担当,在项目组中主动承担最难课题,和团队开启了“硬碰硬、纠问题、谋发展”的“薄膜型超快响应热流传感器”研究征程,立志攻克超快热流传感技术这一“卡脖子”问题。
在科研过程中,陈浩做一次实验,从准备到操作大概要8个小时;为了获得稳定的、一致性好的材料需要连续做6次实验,一共要48小时采集实验数据,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但这在陈浩眼里只是“开胃菜”。除了实验室,他们还要多次深入内蒙古、甘肃等地无人区基地开展外场试验,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一次外场试验就是1个月。这样的研究过程,他们开展了多年。
几年时间里,他们不懈努力、攻坚克难,用科技报国的“初心”、迎难而上的“决心”、一致拼搏的“同心”,最终成功研制出微秒级响应热流传感器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响应速度为国外同类产品4倍。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和查新报告,该器件的3项核心指标国际领先。多位领域专家认为,该器件在能源化学、工业热分析、激光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今,此项成果已经应用在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
做科技创业践行者,为科技兴国助力
“我们想加强超快热流传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已有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致力打造热测量行业世界级的中国品牌。”陈浩说道。
带着这样的初衷,2016年,在学校的支持下,陈浩将科研成果与创新创业结合,凭借自主研发的国家专利,开始了科技创业,成立了领创四川烯时代新材料有限公司。从组建创业团队,到引进平台技术,再到创业梦想落地,一步步走来,每当遇到瓶颈时,他都告诉自己:科技推动梦想,创新引领未来,坚持这个梦想,一定会收获成长。如今公司成立7年,已经获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他也入选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荣获了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等荣誉。
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高教主赛道全国金奖
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中心首款产品发布
在开展公司业务的同时,陈浩还以创促学,与学校共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产业研究院,每年吸纳百余名大学生参加公司的项目进行创业实践,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弟学妹们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带动大家一起实现梦想,获得了四川省唯一的“最佳带动就业奖”。
服务社会的带头人,用实干践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陈浩牢记嘱托,主动投身科技强国战略,作为绵阳市第二批科技助理正式“上岗”,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梗阻”,让6项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担任科技助理期间,他以“认准了就要干”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的耐心、“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心,牵头组建科技服务博士团,为地方企业对接需求20余件、解决技术难题12项、开展培训6场,深度参与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邀参加涪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荣获“科技创新菁英”称号
作为四川省青创计划导师、绵阳创业促进会导师,陈浩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教育工作,发起成立了大学生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并担任会长,组织开展创业辅导公益活动20余场,考察创业项目30余个,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创客之星、绵阳市创业能手、科技创新菁英等,相关事迹被今日头条、四川省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报道。
党的理论传播者,用忠诚诠释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受邀参加绵阳市优秀青年人才政治研修活动
为入学新生作教育科技创新专题讲座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陈浩依托绵阳科技城,挖掘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事迹,弘扬“两弹精神”,组织支部党员到“两弹城”“三线单位”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开展“行走的党课”,在学思悟践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结合专业特点,以“科学家精神志愿宣讲团”“物理大篷车”为特色载体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员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笃定前行、勇攀高峰,支部党员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60余项。他还创新引入“三联四纵五导”支部工作法,开展“材子论坛”特色思政教育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答疑解惑。陈浩先后在延安干部学院、小平干部学院、清华大学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学习,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之心,以忠诚之姿回应时代呼唤。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陈浩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不断走出舒适圈,打破天花板,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乘势而上、破浪前行,用科技强国家之基,用创新固民族之魂。未来,他将继续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在治蜀兴川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勇立新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王丽明 编辑)(材料与化学学院 供稿)